早期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老年人怎么防治支气管肺炎 [复制链接]

1#

支气管肺炎是肺炎的一种,常常发病于幼儿,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导致幼儿死亡。那么你知道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与预防,赶紧来看看吧!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引起。

支气管肺炎疾病介绍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轻者先有流涕、轻咳、低热、纳差,1~3日后突然高热,体温38~39℃,咳嗽加剧、气促而发病;也有突然发热、咳嗽、气急、烦躁而发病者。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初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喘重而咳嗽反稍减轻,恢复期变为湿性咳嗽伴喉中痰鸣。

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次以上,伴鼻翼煽动,甚至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肺部听诊:早期胸部体征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进而病灶扩大可有叩浊音,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尤以两肺底深吸气时为著;恢复期出现粗大的湿啰音。

 检查

 1.血象

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L,偶可高达50×L。粒性白细胞达0.60~0.90。但在重症金*色葡萄球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白细胞可不高或降低。病*性肺炎时,白细胞数多数低下或正常。

 2.细菌检查

肺穿刺细菌学检查最可靠而被认为是“*金标准”,但很难被医师及患儿接受。痰培养,尤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分泌物作培养较为可靠,但也可能污染。

 3.其他病原学检查

病*学检查以病*分离最为可靠、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但需时间长、操作繁琐,需一定技术和设备条件。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有诊断意义。

血气分析、血乳酸盐和服离子间隙(AG)测定。对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可以依此了解缺氧与否和严重程度、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诊断

据急性起病、呼吸道症状及体征,一般临床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X线透视、胸片检查,或咽拭子、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或病*分离。

其他病原学检查包括抗原和抗体检测。白细胞明显升高和粒细胞增多、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时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白细胞减低或正常,则多属病*性肺炎。

老年人支气管肺炎的预防

鉴于老年支气管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在全球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健康,应充分重视它的预防,吸烟是支气管肺炎最重要的发病原因,被动吸烟也将明显损害健康,所以应提倡停止吸烟。

戒烟虽不能使老年支气管肺炎的吸烟患者完全康复,却可以明显延缓病程发展,使肺功能损害得到部分恢复,消除或改善大气污染也是预防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另外,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都有益于老年支气管肺炎的预防。

1、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刺激

慢支患者的居室应特别注意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粉尘、煤气等对呼吸道的刺激。可采用湿式扫地、扫床方法,即在扫帚外包裹一层湿毛巾再进行清扫。

或在患者不在的情况下打扫卫生,以防止尘土飞扬。厨房内最好安装排气扇或抽油烟机,避免腥辣油烟对患者造成呼吸道刺激。

2、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要多方摄取、合理氨基酸,切忌挑食偏食。饮食要清淡,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

 3、房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慢支患者居住的房间室温应相对稳定,一般以18~20℃为宜。

4、综合治疗

老年人支气管肺炎常常反复急性发作,故当急性期控制后,仍应继续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以及加强健身锻炼等综合措施。

以便提高身体素质以及抗病能力,避免本病的反复急性发作。当急性发作时,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拖延时日,使气管及肺组织进一步损害,肺功能更差。

5、患者平时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太极拳,体操,散步,慢跑以及气功等,以增强体质。吸烟嗜好者应下决心戒除。保暖防寒,防止感冒。避免一切过敏所致咳嗽及支气管炎发作的诱因。

6、预防过敏,少吃鱼虾发物

避免有害粉尘和气体的刺激。空气中有些粉尘和气体能引起支气管炎发作,如棉花纤维、发霉的谷物粉尘、含有螨虫排泄物的房尘。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宜戴口罩,扫地宜用潮湿拖把等。过敏体质的人更应注意远离过敏原,饮食上少吃鱼类,尤其是带鱼、*鱼,还有虾、蟹等,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吗?你知道支气管肺炎应该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果了吗?支气管肺炎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做一些预防的工作,一定会远离疾病困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