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上海累计阳性感染者已超过62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40多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过。一栋楼宇、一个单位、一所学校,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感染者。6月1日以后,上海将恢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62万个“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他们还好吗?大江东工作室采访了专家、医生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倾听他们的心声……
出舱后收获满满的善意,发布会呼吁不得阻扰他们回家
“各位邻居,我已经回到家了。”5月初,浦东新区洋泾街道一小区的楼栋群内,一位刚出舱的小伙子向大家报告。“欢迎回家!”“缺啥和我们说。”一时间,鼓励、关心的留言无数。
大江东回访了多位曾经的阳性感染者,他们几乎都表示,回家以后,在小区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善意。“结束7天居家健康监测,我可以下楼走走,倒垃圾,拿快递。”家住宝山区的赵女士说。“我们小区特别大,阳性感染者数量较多,居委专门拉了一个群,用于沟通和发布信息。”住在浦东的盛女士说。
不过,还是有少数社区阻扰出院出舱人员回小区。家住某小区的祝先生就遭遇了“回家难”。“进入出舱流程后,居委会打电话告诉我,不能直接回家,要先去区里的集中隔离点隔离。”
祝先生表示不解,找出4月26日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话:“《解除医学隔离证明》是出院人员核酸阴性报告和健康码绿码的等效凭证,对于已治愈的出院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各区村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扰阳性感染者和出院人员返回居住地。”经过一番交涉,居委会最终同意祝先生居家隔离。
“目前来看,奥密克戎病*长期存在病人体内成为慢性病的案例几乎没有,跟乙肝病*不一样。”一位相关领域专家提醒,“不过,阳性感染者出院出舱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大江东工作室在方舱内采访一对母子。顾海民摄
4月4日,大江医院亲子病房采访,一位母亲说,老师把儿子留在教室的书本、作业和文具全都丢掉了,孩子听说后闷闷不乐。“孩子没什么症状,我不担心。但是挺担心儿子的心态,以后他会不会受到歧视啊?”
对比当时,眼下针对阳性感染者的环境要友善多了。由衷希望这位妈妈的担心成为“多余”。
上海正在加强复核,努力避免“假阳性”
提到5月9日检测出阳性被转运方舱,家住郊区的24岁姑娘小李,依旧有个“心结”。“我一点症状也没有,抗原也一直是‘小队长’,所以我怀疑我是不是真‘阳’。”小李打了几十个电话要求复核,最终还是进了方舱。入舱后首次做核酸检测的结果便是阴性,她觉得更加委屈。在方舱那几天,她一直小心防护,第二次核酸检测仍是阴性,便很快出舱了。
4月27日,祝先生在一次核酸检测中结果呈阳性。不过,他也认为自己是“假阳”,要求复核。
那么,真的存在“假阳性”吗?
一位方舱医生对大江东解释,不能明确上述情况为“假阳”,毕竟真“阳”中的无症状比例也很高,抗原检测也不是都准确。他说,核酸检测程序较多。首先是采样,采样人员手法要专业规范;其次是运送样本,过程中要保证样本不出问题;第三要保证上机和试剂的准确性;样本上机后,还要通过几个循环,最后才能出报告……“程序众多,一定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差错概率确实非常低。当然不可能万无一失,一旦有差错,放到个人头上,就很麻烦。”
一位核酸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对大江东表示,目前各机构试剂标准确实并不一致,“有Ct值37的,也有40的;方舱的出院标准则是35。”
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累计对超过3.8万家次实验室进行评价,合格率为99.4%。一位传染病研究学者对大江东说,杜绝“假阳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初检阳性者复核,“复核后,有两个99.4%,准确性就大幅度提高。”
毕竟,面对万这样庞大的基数,不可不慎。
上海在疫情高峰时期,曾经一日新增感染者上万人,最高日增2.7万,“应转尽转”压力极大。所幸,复核率较低的情况已有所改善。5月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在介绍27日新增确诊病例情况时提及,“经疾控部门复核和专家会诊,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复核”,已经又一次成为关键词。
5月29日,上海本土新增“6+61”,已降至两位数。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相信上海采样、检验、流调、转运等各环节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