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周昱第二次尝试带孩子来首都儿医院(以下简称儿研所)看急诊,但还是被就诊量劝退了。此前,她基本都带孩子来这里就医。虽然儿研所的缴费大厅支持自助缴费,但急诊必须在人工窗口排队挂号,挂急诊号的家长把整个大厅挤满,“至少有两百人”,其中很多患儿都和周昱的孩子症状一样,大厅里充斥着咳嗽声。周昱带孩子就诊时拍下的儿研所大厅。周昱下午第一批拿到了急诊号,但还是被告知至少要等到晚上七点才有可能看上病。周围有一个家长正抱怨自己凌晨三点挂的号,下午一点多还没排看上。连去两次儿研所,周昱都没带孩子排队成功,只能转而去另一医院儿科看病。这样拥挤又疲惫的就医路,周昱从10月底至11月中旬,已经经历四次了。上海的情况也类似。仅10月,吴羽飞的医院。他的同学也都陆续“中招”,最高峰时,班上20多位同学中,接近一半请了病假。学校发出警示,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防护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感染病症。而咳嗽和高烧,是普遍认为的感染该类疾病后的典型症状。
年11月14日,医院儿科急诊处,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看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年初刚刚摆脱新冠疫情,如今,家长们又都在努力对抗着另一种病原体。
01
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何这么多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介于它们之间的最小原核致病微生物,也称之为“非典型微生物”。其潜伏期通常在1周至3周,成年人虽然也会感染,但易感人群一直都以儿童为主。和睦家医疗上海地区儿童健康中心主任陆敏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介绍,在4岁至20岁的年龄段,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而成年人在感染后大多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的表现。儿研所年的一份研究论文则显示,在年至年的近7万例门诊病例中,3岁至5岁学龄前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比例最多,达到43.15%;其次是6岁至14岁的学龄期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比例达到29.8%。今年秋冬季节,医院的儿科门诊量激增。周医院,医生只开了一天的用药,但孩子的咳嗽症状并没有缓解。第二天,医院,候诊时间长达5个小时。等到第三次去,前面70个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他们也足足等了近3个小时。“以前排个号,两个多小时也能看完了。”因为就诊过程里还包括上午拿检查报告来复诊的患儿,70个号的排队人数其实要增加近一倍。最后,还是护士看到周昱他们等太久,又发现孩子有过流鼻血的症状,委婉暗示他们去耳鼻喉科挂号抽血化验,才节约了一些时间。“真的是非常折磨家长和孩子。”周昱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道。在上海,有同学家长和吴羽飞分享就医攻略,医院儿科拍片效率更高,排队人数更少。由于太多的孩子看急诊,医院其实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如今,儿研所已临时调整就医流程,允许挂上急诊号的家长直接带孩子去验血。然而患者似乎也越来越多了。据《第一财经》YiMagazine了解,近一个月,医院的儿科,甚医院,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儿童大幅增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挤。
02
如何有效检测肺炎支原体?吴羽飞的孩子第一次发低烧是在国庆假期后,抽血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感染,吃了三天头孢就痊愈了。孩子在两个星期以后再次因发烧就医,由于没有咳嗽,医生只是听诊了肺部,没有查支原体,不过还是给开了阿奇霉素,孩子吃了三天。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然而10月底,孩子又发烧了,吴羽飞也接到了学校提醒学生戴口罩防护支原体感染的通知。“这一次出现了咳嗽,孩子做了支原体的咽拭子检测,显示阳性,确诊了。”陆敏表示,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发热和咳嗽是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医生临床诊断的参考之一。然而这两个症状也是呼吸道感染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因此不能够仅凭临床表现诊断它就是支原体肺炎,需要结合相关实验室和胸部影像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因为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当自己的孩子也出现咳嗽和高烧症状时,目前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都会联想到支原体感染,就连医生在初步诊断时也会首先考虑患儿是否接触了支原体的感染源。周昱清楚地记得,医院时,医生只查看了上一次的抽血化验结果,随后就询问班级里是否有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同学,得知有两位确诊后,医生就倾向于她的孩子也感染了,“大夫当时很明确地说,如果班级里不止一个孩子确诊感染支原体,还有一半孩子在咳嗽的情况下,建议先吃三天的阿奇霉素。”孩子吃了阿奇霉素后,病情有所缓解,这让周昱一度以为孩子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孩子随后在夜间咳嗽加重,且流鼻血不止。她带着孩子又去拍胸片、验血、做了两次支原体咽拭子检测,意外的是,肺炎支原体相关检测项目结果均显示阴性。“医生一看胸片就确认是支气管炎,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到周医院,最终检查结果又显示为腺病毒阳性。孩子剧烈咳嗽、高烧,一开始,所有人都习惯性地往被肺炎支原体感染考虑,因为今年秋冬各种媒体、健康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