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和甲乙流病毒一起暴发,甚至还出现了混合感染。但有不少人在做过了病毒测试之后发现,现在流行的这些感染都不是,但就是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那会不会是长新冠?(一)长新冠可以确诊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长新冠指在最初的新冠病毒感染三个月后,仍有继续症状或是出现新的症状,包括疲劳、呼吸短促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数据显示,全球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至少有10%的人存在着长新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网站上,关于长新冠的介绍当中给出了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常见的就包括了20种,疲劳、失眠、呼吸不畅、体力下降这些症状都在其中。《新闻鉴证组》在网上进行了一项关于长新冠症状的调查问卷,在我们收到的份调查问卷中,有64名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样本人群,都出现了乏力、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64人中有17人自述痊愈后仍有以上的症状,占比约27%,其中乏力占比最高。其次是咳嗽和呼吸不畅。调查问卷的数据还显示,在自述曾感染新冠三次及三次以上的人群中,60%的人有长新冠症状,并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而感染两次新冠的人群中有37.5%的人,有长新冠症状。但是不是感染新冠后持续出现了不适症状就是长新冠呢?出现了类似的长新冠症状需不需要治疗?能否康复?如何确诊和治疗长新冠,都是老白姓关心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答的。中国医生团队发现了23种长新冠的标志物,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年11月中旬,有多家媒体发布报道称,中国首次发现23个长新冠标志物,这些文章中引用的内容,都医院、医院、医院联合开展的研究报告,将新冠感染人群和非感染人群进行了对比,通过一定程度的测算,获得了23个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长新冠蛋白标志物。但由于论文过于专业,所以我们请到了美国加州大医院住院药剂师江剑老师为我们解释相关内容。采访中,江剑医生指出长新冠蛋白标志物的发现,一方面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长新冠,另一方面可以为长新冠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另外,江医生也告诉鉴证组,新冠病毒在变异的过程中,新的变种对人体的损伤是有所降低的,出现长新冠症状后也是可以痊愈的,而且各国对于新冠的研究也从未停止。(二)支原体肺炎有多严重?入秋以来,肺炎屡登热搜,罪魁祸首换成了支原体肺炎,它也成为家长朋友圈高频词汇。医院儿科高压运行,人满为患,症状相似,同期高发且药物治疗的效果还不明显。有一种观点认为支原体肺炎比新冠还可怕,因为它传染性更强,也有人说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病毒变化而来的,要不怎么会有白肺这种情况出现呢?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刘亦伟(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支原体其实是一种比细菌稍微结构简单一些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其实每年都会暴发,它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群,比如说是孩子。成人也有可能,只是孩子比较常见。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它不是病毒,所以用抗病毒的药是没有用的。”根据专家的解释,肺炎支原体连病毒都不是,所以支原体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变化而来的这个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那支原体肺炎是不是像网传说的比新冠还可怕?我们在网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支原体肺炎的白肺的影像,确实和新冠时期看到的十分相似,单从造成白肺这一点来看,支原体肺炎的实力好像确实不容小觑。事实是这样吗?李积凤(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任何一种肺炎都有可能出现大白肺,但是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它们是不一样的。从我们多年的经验来看,病毒感染引起的大白肺的这种严重程度往往比其他的病原体感染会更重一些。对于肺炎支原体而言,它引起重症的相对比较少,并不一定能到肺,也就是说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未必都会引发支原体肺炎。不过,想在早期比较迅速准确地区分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症状和支原体肺炎症状,确实是有难度的。”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多地儿科接诊量明显增多,其中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入院的患儿中,支原体肺炎成为了主要病因,感染者较往年翻倍增长。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年到7年不等就会出现在地方周期性的流行暴发,时间最长可达一年,并不是今年才如此的,事实果真如此吗?年6月发布于学术杂志《新型微生物与感染》上的一篇名为《肺炎支原体,引发北京秋冬季肺炎疫情》的研究报告给出了一组统计数据。该研究统计了到年间,北京地区35家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数据,最终的结论是每年秋季和冬季最先引发北京肺炎疫情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肺炎支原体。另外北京市肺炎支原体流行季节通常发生在8月,到次年的1月基本结束,不同的年份,时间规律会发生一些变化。目前,我们从这篇论文中无法得出肺炎支原体3到7年会周期性暴发的结论。单单就这篇论文来讲,我们确实无法得出支原体肺炎会周期性暴发的证据,但是这篇论文当中的另一组数据也引发了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