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已达例。2月17日全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首次降至例以内,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
年2月17日,由中国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撰写的《新型冠状病*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最新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该论文选取了截至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所有新型冠状病*肺炎病例,其中,确诊病例例(61.8%),疑似病例为例(22.4%),临床诊断病例例(14.6%),无症状感染者例(1.2%)。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过这些病例,该论文从年龄特征、病死率、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时空分布等多个方面向我们揭示了新冠肺炎的流行特点。
这场疫情相较于SARS有何不同之处?截至2月11日到底有多少医务人员被感染?随着人们上班复工,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新冠病*传染性更强,但多为轻症
自年12月下旬,武汉发生不明原因的群发肺炎病例,至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此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关于新冠病*与SARS的比较,几乎从未停止过。
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分析内地报告的例病例指出,该病*与SARS-CoV和MERS-CoV虽然有相似性,但截然不同。早期病例表明,该病*可能不如SARS-CoV和MERS-CoV严重。但是,发病数迅速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人际传播证据表明,该病*比SARS-CoV和MERS-CoV更具传染性。
(图源:WHO)
报告通过分析新冠肺炎全部患者的发病时间指出,总体曲线呈现暴发流行模式,年12月发病的病例,可能为小范围暴露传播模式;年1月,可能是扩散传播模式。
这种暴发流行的时间趋势与先前调查结论一致,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野生动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状病*从一种仍然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其适应性增强,继而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图源:RF)
但报告同时指出,虽然新型冠状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但大多数患者为轻症表现,总体粗病死率低。在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病例多为30岁以上,男女患病差异不大
通过对例确诊病例进行分析,患者集中在30~79岁,该年龄组占确诊病例总数比例武汉市为89.8%,湖北省(包括武汉)为88.6%,全国(包括湖北)为86.6%。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从全国范围来看,其中50-60岁的患者超过1万人,在年龄区间中占比重最大,为22.4%,接近四分之一。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男性患者较女性更多一些,为51.4%,但从地区分布来看,武汉为0.99∶1,湖北为1.04∶1,全国为1.06∶1,二者差异不大。其中男性的粗病死率为2.8%,女性为1.7%。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传播,名医务人员已感染
关于新冠肺炎每天的疫情数据我们都可以在各地卫健委通报中找到,但在这场战役中,对于冲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感染数据,在此之前,并不是十分清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次报告中指出,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家医疗机构中,共有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对名有病情严重程度的确诊病例的分析中:武汉有例,占全国医务人员发病总数64.0%,湖北除武汉外的其他地区例(占23.3%),除湖北外全国其他30个省(区/市)例(12.7%)。重症比例在武汉为17.7%,湖北10.4%,全国除去湖北外为7.0%。按照不同时段,武汉医务人员重症比例从最高时38.9%,逐渐下降,到2月上旬12.7%。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此次的研究研究首次描述了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大多数病例为轻症患者(85.4%),病死率低于其他病例。其主要原因与年龄有关,医务人员都是在职人员,一般都在60岁以下,而死亡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
根据报告分析,医务人员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虽然迄今为止,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但1月28日前后,医疗物资匮乏、床位紧缺、人员调度困难等原因,使得医疗人员超负荷工作,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压力,或许都是医疗人员防护失败的原因之一。
医院传播及出现“超级传播者”是当年SARS留给我们十分沉重的事件,虽然此医院传播感染医务人员,但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一家为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发生了超级传播者事件。
疫情形势趋于下降,但仍不可放松
从新冠肺炎的时空分布数据来看,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这是我国内地首例在湖北以外省份报告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1月22日,全国共有23个省份的83个县区报告了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西藏在1月30日报告了本省首例自湖北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至此,全国除湖北外30个省两周内都报告发现了新冠肺炎疫情。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过对报告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还原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5个不同时段全国地理分布变化情况。截至2月11日,全国31个省份的个县区共报告例确诊病例(湖北占74.7%)。
其中,有0.2%的病例发病日期在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均在湖北;有1.7%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10日之前,分布在20个省份的个县区,其中湖北占88.5%。也就是说,至少在1月初的时候,新冠肺炎就已经开始从湖北往全国传播了。
有13.8%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20日之前,分布在30个省份的个县区,其中湖北占77.6%;有73.1%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31日之前,分布在31个省份的个县区,其中湖北占74.7%。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全部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绘制的流行曲线可以看出,1月24-28日为第一个流行峰,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的异常高值,然后逐渐下降。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而湖北省以外病例发病高峰期为1月24-27日。大多数病例(68.6%)报告发病前14d内在武汉居住或去过武汉,或曾与武汉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回溯整个疫情发展数据,从年12月下旬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到1月10日之前,病例已分布在20个省份的个县区,至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对于此次疫情的早期防控,无疑是迟缓且令人遗憾的。
尽管基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截止2月11日显示的疫情形势趋于下降,但此时正值上班返工高峰,大量人员的流动与接触无疑增加了新冠肺炎的传播风险,因此在社区及办公区域等场所仍不可放松警惕,一定要继续做好防治工作,随时保持警惕。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状病*肺炎应急响应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OI:10./cma.j.issn.-..0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
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