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11时30分许,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卢洪洲、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惠勇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
年3月5日上午11时30分许,上海公卫中心,张文宏、毛恩强、卢洪洲、胡必杰、张惠勇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澎湃新闻见习记者邓朝健图
很多人问,怎么新冠肺炎的版本更新得这么快?
对此,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中国的医生、科学家和政府,大家都非常努力地在工作,每天都会有新的进展。每一次更新的量可能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领域,一个比较确定性的东西,会不断地在里面做更新。今天我们上海主要的专家组的一部分都在这里,大家分头负责这次新冠肺炎病毒上海专家意见的撰写,所以他们在这里都有很多特别的体会。今天的采访是针对整个上海市专家组的,‘上海共识’是在国家基础上,在上海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加入进去),也是取得了一些科技的支撑。因为上海市政府、科委对上海市整体的科研攻关,也是非常明确要跟临床救治相结合。”
这一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临床救治,所以会分成几个部分,对于上海专家组的分工,张文宏介绍:
“第一个是药物治疗方案,这是由我们卢洪洲书记负责的。”
“另一个是轻症普通型向重症进展,如何识别,它的早期指标,以及如何阻止轻症向重症发展,是由胡必杰老师在负责。”
“危重症的治疗,是由我们所有的专家参与,还有很多在危重症病房里没办法出来的专家,上海医院瞿洪平教授、医院皋源教授、医院俞康龙教授、医院王胜教授,他们在里面呆了接近一个月,都是各个科室的主任,所以整个上海的临床救治是由上海最强的力量进行的。我们危重症也有一些基于国家方案基础上,上海给出非常具体的研究方面的进展,我们也体现在我们的方案里。如何将国家方案进行细化,来拯救病人,是我们毛恩强主任在这里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那么在整个上海的舞台上,我们的中西结合是做得最好的,你在我们很多重症的方案里,都能看得到中医的身影。所以还有一些轻症的病人,直接就用中药来治疗,所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呼吸科张惠勇主任也会给大家一些解释。”
另外,张文宏还表示:“在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只研究重症向轻症的转化,怎么提高他的生存率。但是关于病毒的特性,例如分离病毒或者序列变异,就不是目前临床攻关组的工作。谁来做这个工作?目前上海科委专门在做这个工作,他们做基础研究的会做病毒测序、分离培养,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对疫苗的研究、病毒的阻断传播、溯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毛恩强表示,他们从2月1日入驻以后,用了5、6天的时间就把上海专家组的共识框架搭起来了,最终是靠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商量讨论,形成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最关键的是关口前移,防止轻型重症化,病在于防而不在于治,因为到了重症化医生就非常的被动。医护应该主动出击,阻断重症化。”
“我们上海从收治第一个患者起,我们就开始了老药新用扩大适应症的研究,也成立了相应的专家组,也有伦理委员会。”卢洪洲说,目前也发现某些药物在临床上的确有效果,做了分层分析后有些药物可以缩短排毒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不过,上述结论是基于上海的研究,没有经过全国的双盲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胡必杰说,从上海目前多例病人来看,轻症和普通型肺炎的病例大概占85%左右,如何阻止这些病人转向重症、重症转向危重症,一直是上海救治团队反复琢磨的内容。胸部影像学的使用在早期发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第一张胸部CT,接着和间隔48小时、72小时的胸部CT的比较,我们借此去挖掘哪些病人可能重症化。”
张惠勇透露,目前初步证据表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可以缩短核酸转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