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瑜
作为全球首个尝试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肺移植手术的医生,全国人大代表、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将自己在“抗疫”中积累的肺移植经验分享给海内外同行。两会上,陈静瑜希望有关部门将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此外,他还为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谈抗疫
不惜代价挽救新冠患者
北青报:在武汉疫情一线,您的团队进行了几例肺移植手术?
陈静瑜:2月29日,我们团队在江苏无锡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3月10日,成功完成全球最高龄的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至此,我们已经在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中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包括如何来确定适应症、如何确保手术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术后康复保障等等规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月16日,我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前往武汉支援肺移植救治工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提议组建全国新冠肺炎肺移植团队,并报名加入国家肺移植团队的筹建。
北青报:您带领的团队由哪些学科的人员组成?
陈静瑜:前医院的团队中有多学科人员,包括麻醉学、重症医学、ECMO和呼吸机管理、护理等。我们肺移植核心团队的成员都去了武汉。实现精准治疗,需要团队作战,不光是我一个胸外科大夫做手术,手术做好了还得会维护、会管理。
北青报:肺移植是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规性手段吗?
陈静瑜:肺移植确实不是一个常规性的治疗手段,但在疫情之下,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肺移植体现的就是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迄今为止全国已经开展了7例相关的手术,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等。
北青报:在武汉抗疫,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陈静瑜:不惜成本一心救治病人,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拿肺移植来说,普通的肺移植一般要花费六七十万,而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花费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手术时,单是负压手术间就要七八万,手术之后还要安排七八名医生、二十名护士三班倒看护,直到患者康复。我把这些事情讲给国外的同行听,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
谈经验
国外医生依“中国经验”做手术
北青报:最近一段时间,与国外同行分享了哪些中国的抗疫经验?
陈静瑜:可以说中国抗疫经验正在得到推广。这次,我们总结并撰写了相关的文章,发表在了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受到国外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