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黄玲玲医师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已成为抗疫重点之一。资料显示,大多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曾出现“炎症风暴”类似反应,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危及患者生命。我国多名专家呼吁,抗击疫情,要重视“炎症风暴”!
近日,为提高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由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指导,《医师报》社主办的《阻断炎症风暴共同战“疫”》项目启动。该项目将采访我国30位急诊、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分享疫情下,这些伟大医者的人文思想,防治新冠肺炎的专业体会,以及抗疫下救治患者的感人故事,为广大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经验,助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早日实现抗疫的全面胜利!
本期嘉宾:张思泉教授
浙江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主任
“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医院有生活区,吃住都还比较方便。”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22日开始,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院呆了一个多月了,至今一次都没回过家。他说,一是工作太忙,患者这边随时随地需要医护的看护,二是怕万一被感染又不知道,传染给家人。
在疫情期间,如张思泉教授一样无法归家的医生,已经不在少数。为了抗疫,平时就忙碌不已的医生连家人的陪伴都已无暇顾及。
抗炎或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思泉教授所工作的医院医院,后来发展医院。自疫情发生后,它便是新冠肺炎患医院之一。目前,该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例,其中轻型10例、普通型91例、重型15例。已治愈出院51例。
重症患者比重达8.6%,根据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提出的定义,重型患者有以下表现:呼吸窘迫,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mmHg,影像学24-48h进展>50%。危重型患者则表现为: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因为处于疾病发展的晚期,这两类患者的救治远比轻症以及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要困难许多。
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已经升级到第六版的诊疗方案中,提出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生命监测与支持等相关治疗,并无非常具体的诊疗方案。尤其在关于抗病毒治疗方面,诊疗方案也指出,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争议很多,共识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张思泉教授指出,“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阻止疾病向前进展。怎么做能防止疾病从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危重型至关重要。”挡住疾病发展的脚步,或许能为拯救患者生命拉回许多时间。
即将进入隔离病房的张思泉教授
张思泉教授介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诱发失控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渗出造成的。因此,在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解决病因的状况下,采用抗炎治疗手段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减缓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或许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炎症风暴是场摧枯拉朽似的袭击
新冠肺炎患者突转重症的机制是否与炎症风暴有关?张思泉教授对此表示认同。重症新冠肺炎表现为全身各个脏器功能受损,包括肝脏、肾脏、胃肠道、循环系统,甚至有的会发生休克或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用其他的原因很难去解释这种表现。就像一场暴风雨瞬间摧毁了一座房子,人体就是这座房子,炎症风暴就有这样的威力。这也是张思泉教授提出抗炎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观察观测到病情进展较快的,通常是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炎症因子较高、炎症反应较强的患者。”这部分患者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此外,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炎症风暴的打击力度更大,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截至目前,肝、肺是张思泉教授观察到的损伤最多的器官功能。
可以说,炎症风暴威力巨大,呈摧枯拉朽之势。针对新冠肺炎发病期的炎症反应,如何去阻断或是促进肺部吸收,是他与团队正在研究的一个问题。抗炎治疗或许将是一个有效的探索。张思泉教授通过非免疫抑制抗炎治疗发现,它可以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无激素样副作用,如乌司他丁等非免疫抑制抗炎药物用在部分重症患者身上效果不错。
据悉,乌司他丁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亦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后来在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期间,也有专家尝试应用乌司他丁加强对患者全身器官的保护。“对于一些发生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中,我一直将乌司他丁作为一个主要的抗炎药进行使用,目前看来,效果还可以。”
他曾将几类常用抗炎药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使用的有效经验分享给了同是为抗疫努力的多位专家,获得了不少认同。
年轻人好样的
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希望,而医护的精心照顾带给他们的是生的渴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在年轻医护身上的一些故事让张思泉感受颇深。
他是亲历过SARS、甲流、禽流感、H7N9等诸多疫情一线的一位“老人”了。当看到从未经历过这些的年轻医护义无反顾地请战前线时,张思泉忍不住眼圈湿润了。“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孩子都生活在和平时期,没有见过太大的灾难。”而这样一群白纸似的孩子却给了他最深的感动。
未知的病毒谁不恐惧?尽管如此,仍有那么多医护奔赴武汉,全力支援,中国人从来不缺团结互助这种精神。在本院,也曾发生过让张思泉教授难忘的决断与选择。
医院曾将抗疫队员分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一位从未经历过疫情的急诊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坚持要进第一梯队,还将自己的孩子送回了无锡老家。
医院原则上不允许夫妻进同一梯队,科里一位男护士的爱人也是护理人员,当得知爱人在第一梯队时,他也强烈要求进去该梯队,将两人还未上幼儿园的幼子送回了山东老家。医院隔离区工作,孩子至今都没接回。
被感染的风险从来都不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情。医院的新冠患者中,很多以家庭为单位,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但每天多次的查房,为患者做相关操作,从未有医护人员退缩。甚至在为患者做咽拭子采集工作时,在这种极度暴露的危险中也无人推辞。他们的敬业与坚定让张思泉教授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无畏和力量,不是无畏病毒,而是无畏艰难。
“这届年轻人真不错。”他由衷地感叹。
都道杭州人间天堂,有西湖美景,但可能很少有人听过武汉有一个东湖,还是毛主席的钟爱。希望战胜疫情以后,如今寂寥的西湖与东湖都能再现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如毛主席一首诗词所言,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横扫千军如卷席。如果将病毒比喻为敌人,希望我们能将它杀个片甲不留。
“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胜利。”
原标题:《阻断炎症风暴共同战“疫”④|张思泉:抗炎治疗会是重症新冠肺炎治疗的一种有效探索么?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