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许紫莹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
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由原来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变动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我们对核酸检测耳熟能详,那么什么是Ct值呢?Ct值标准从界限值40降到35说明了什么?Ct值标准降低是否意味着我们要“躺平”了?不少人对这一变动有疑问。
今天(3月18日)上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钧教授,张钧对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这一变动做出了专业的解释。
“这个Ct诊断与我们日常所做的那个CT检查是不一样的。这个Ct值是指PCR技术扩增到达阈值的循环数,通俗点理解,可以代表被检测病毒含量的多少。核酸检测的方法是将病毒的基因指数扩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这样循环,Ct值越小,被检测到的病毒含量越高。反之,Ct值越高,病毒含量就越低。”张钧说道。
需要强调的是,新版方案关于Ct值的改变只是应用于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Ct值,即入口(诊断)时的标准并没有变化,变的是出口标准(出院及解除隔离时)。
如果新的感染者首次被检测出阳性,且没有接受过治疗,不论其基因Ct值是否≥35,只要符合目前的阳性诊断标准,该隔离还是要隔离。因此,那些“检出阳性但Ct值大就可以不隔离”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个变化也是有循证依据的,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接受过治疗的感染者在发现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也就是此感染者经过治疗控制后已经不会把病毒传染给他人了。此时,感染者就可以出院,再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除了看Ct值,连续两次的核酸检测和24小时以上的间隔时间也非常重要,只有三项条件都满足时,才能作为科学合理的解除隔离及出院的标准。”张钧主任表示,这是经过2年多的科研、大量的临床观察以及当下患者新的临床特点做出的修订。
新的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Ct值标准对于疫情防控管理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防控成本和医疗成本,也有助于节省感染者时间。“医院隔离的感染者的Ct值从35升到40变阴性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虽然这个时期感染者的传染性基本没有了,但还是无法出院,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挺煎熬的。如果以35为标准,当其它条件都满足时,很多感染者就可以早日出院,早点恢复正常生活。”张钧说。
最后,张钧认为,新版诊疗方案中Ct值的变动更多是帮助临床医生来判断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听从并配合专业医生安排即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