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愿望就是我们的追求。
“人工关节技术是骨科最成熟的技术之一,我是关节外科大夫,但如果能让患者股骨头坏死完全愈合,功能会远远超过人工关节,患者的愿望就是我们的追求。”上海医院副院长阎作勤教授提到自己攻关改进的股骨头坏死精准植骨修复技术时,总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显露出作为骨科医生的那份对于医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这项技术全名叫“旋股内侧动脉转子间骨瓣精准植入修复技术(FemoralMedialCircumferentialVascularizedBone-PrecisionGrafting,FMCVB-PG)”,阎作勤教授尤为自豪这“精准”二字:“PrecisionGrafting!”指着片子上植入的骨瓣,这位骨科教授表情认真,“你看位置准确到位,严丝合缝……所以我定义这项技术为‘精准植入’,也是这项股骨头坏死治疗技术攻关当中最大突破。”
阎作勤教授正在查房股骨头坏死难治,患者的要求却很高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由髋关节骨折脱位、激素、酗酒等引起,好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危害大。
这促使阎作勤教授带领着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团队郭常安教授、陈增淦副教授、袁恒锋主治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下定决心攻克难题——患者很年轻,换人工关节存在磨损、使用寿命有限、费用高和并发症多等缺点,即便非常成功的人工关节置换与人体正常关节的功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阎作勤教授带领的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将恢复患者正常的股骨头功能作为终极目标,希望患者治疗后不仅仅是行走,还可以跳跃、奔跑……
患者至上、集成优势、突破瓶颈目标有了,如何才能做到呢?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面临着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局面:治疗方法很多,选择的标准、疗效存在着很大争议,对于股骨头大范围缺血坏死的治疗尤为凸显。
早期小范围坏死,通常不用处理或单纯钻孔减压植骨的简单手术,效果非常理想。
而大范围的缺血坏死是治疗的难点和瓶颈,也是争议的焦点,尽管股骨头坏死专家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有效的血供恢复和力学支撑才是修复治愈的两大关键要素。
对于大范围的坏死病灶修复,众多方法当中,如打压植骨、异体腓骨移植、各种人工与合成材料植入、带血管的骨修复等方案。
理论上以带血管或肌蒂植骨技术是最理想的大范围骨坏死修复方法,其中,游离带血管腓骨移植由于血供丰富、支撑力度好、技术标准化等优势,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但这一方案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技术难度高等缺点,难以广泛开展,手术后还存在血管吻合口栓塞、供区足部肌力减退的风险。尤其如果修复效果不理想,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压力,意味着患者损失大——股骨头坏死没治好,小腿上腓骨还少了一段。这种压力和对患者的同情心,成为了阎作勤教授思考求变的动力。
不再满足于国际通行方法,要把股骨头坏死手术方案简化,更易掌握实施,对患者风险更小,阎作勤教授翻阅大量文献,实践中探索思考,希望从中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Judet曾经报告使用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植技术来治疗股骨头坏死(Treatmentoffracturesofthefemoralneckbypedicledgraft),国内陈振光教授于年最早用此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但没有详细技术方案。
其后有成都、郑州等各地骨科专家使用股方肌或血管蒂骨瓣植入,这项技术就近取材,一个切口,损伤小,但并没有广泛应用,而游离腓骨移植后来成为国际上的主流。阎作勤教授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为缺乏精准操作的手术工具和植骨难以在股骨头软骨下放到位。
法国医生Judet打通坏死修复的最后1CM里程找准问题,如何解决呢?阎作勤教授带领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小组,不断思考摸索,设计开发出了一套工具,在保证血供好的基础上,将人工关节手术的理念应用到植骨块与软骨的压配上,实现了精准植骨操作:标准化骨瓣大小和植骨通道、底部夯实磨平、骨块紧密贴合。
左为阎作勤教授设计的专用手术工具,右侧为取下的骨瓣以及植入后的效果图,可精准放到软骨下3mm左右通过专利工具,方便准确地将植骨通道建立到理想的位置,关节软骨下,“打通坏死最后1CM里程!”,与此同时将手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医院推广,造福广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也符合国家“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战略思路,真正将好的技术沉下去,让破解难题的方案被更多人轻松掌握。
手术好不好还是要以疗效为依据更简单,损伤更小,费用更低,标准化的FMCVB-PG手术效果怎样呢?阎作勤对此有信心、乐观,但也非常谨慎。
在满足血供好、植骨块可以与软骨下良好压配、植骨块在通道内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又可以就近取材,将比游离腓骨移植具有很多潜在的优点。
采用旋股内动脉蒂骨瓣,通过专利工具精准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内,业界同行乍一听,提出了质疑,“这是炒冷饭嘛,别人早就用过的技术,你又提出来干什么呢?”阎作勤教授对此给出了从容地回答:“骨块还是那个骨块,但技术已经不是那个技术了。”通过技术改良,让以前的骨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医院的年轻医生,肾移植术后用激素抗排异,导致双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分期为ARCO左III期,右II期)。综合考虑了手术风险和收益之后,在包括游离腓骨移植在内的众多手术方法中,选择了FMCVB-PG手术方案。术后3个月的SPECT/CT显示,移植骨块代谢良好,表明小伙子的预后将会很好。
另有一位20多岁的姑娘,同样是双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左III,右II),左侧走路出现疼痛,右侧没有症状。治疗方案,右侧密切观察,左侧采用FMCVB-PG手术方案,如今术后9个月,姑娘开开心心地给阎作勤发来了日常生活中自由行动的视频,与他一道分享这份喜悦。
患者术后轻松下蹲在成功实施FMCVB-PG技术,看到手术初期效果非常理想,阎作勤开心又有点腼腆地说出了心里话:“医生治好患者是有幸福感的,这个手术既安全又简单,患者预后好,我和手术团队也很高兴。“
阎作勤教授和陈增淦医生在手术室讨论术中股骨头植骨位置问题对于已经摸索出标准化模式的FMCVB-PG技术,阎作勤教授认为它还有优化空间。
精准通道可以继续优化,目前FMCVB-PG中山技术和专利手术工具能够保证植骨块与植骨通道能够完美吻合,尽可能贴近软骨下3mm左右,并获得稳定。
但什么位置是最优通道,如何结合手术前MRI和SPECT-CT坏死病灶大小和位置,在手术中重建,他认为可以通过术中导航和VR技术,使通道更加精准。
早诊早治,才能获得最好的疗效尽管FMCVB-PG技术目前显示出了良好的初期疗效,并且其标准化易掌握的方案使得它有望在基层推广,但是对于疾病进展得过于严重的患者,手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阎作勤教授提示患者,如果平时习惯饮酒,或者使用激素,如果髋关节周围感到不适(腹股沟、大腿外侧、臀部,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大腿前方和膝关节疼痛),需要尽快就医,进行MRI检查,以确认是否发生了股骨头坏死。
对于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最好在手术或复位后3-6个月内复查MRI,早期排除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一旦发现股骨头坏死,小范围观察,大范围的股骨头坏死,在术后6个月-1年采用修复手术,最大可能避免发展到股骨头塌陷。
专家简介阎作勤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骨循环与骨坏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中华创伤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全国规范化培训教材《骨科学》和《实用外科学》骨科分册主编。国内最早报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年设计了旋股内动脉转子间骨瓣的精准植入修复股骨头缺血坏死专用工具,并获得了第九期上海市医务工会“星光计划”一等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申康新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文来源:医学界本文作者:刘雅菡责任编辑:刘凤玲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