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加紧研发治疗新冠病*(-nCoV)肺炎的药物,以及测试不同药物的临床反应,但是截止到今天(2月10日)为止,仍然没有针对该病*的特效药问世。
美国、澳洲、英国等各国官方给出的诊疗方案中,无一例外都写着一句话: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美国CDC提供的关于新冠病*的防控措施中提到,轻症感染者通常可以自行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自行服用止痛药和发烧药,使用加湿器,洗热水澡,喝大量的水和留在家中休息等。中国疾控中心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各国依然陆续有被治愈的患者出院。
那么,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严重的感染者是如何被治愈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冠病*的致病原理。
根据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杂志上刊登的论文,99例新冠病*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烧(83%)、咳嗽(83%)和呼吸窘迫(31%)。
据中国《财新》杂志报道,医院彭志勇医生表示,病*主要是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下降,肺功能受损,进而呼吸衰竭。很多因感染病*而死亡的患者,要么是因为呼吸衰竭而死;要么是因为免疫力下降导致并发症,进而多器官衰竭而死。
所以,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各国目前首选的还是采用支持疗法(supportivecare),即: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等待自身免疫系统恢复,将病*消除。这种支持疗法的核心是提供呼吸支持、退烧并确保患者不脱水。
抢救危症和重症患者也是这一原理,
帮助患者维持器官功能(supportvitalorganfunctions),“呼吸困难的就给病人供氧,肾功能衰竭就给病人透析,休克就用体外心肺支持抢救”,彭志勇医生表示。总的原则就是,患者缺什么就补充什么以维持其生命。患者能够康复,其实依赖于自身免疫力增强后将病*清除。
除了采用支持疗法,目前大家都知道的抗病*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中国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医院的曹彬医生主持,完成审批和注册工作后,从2月6日起在武汉例重症患者身上进行试验。
瑞德西韦是美国Gilead公司研发的一种抗病*药物,研发的初衷是为了抗埃博拉病*,工作原理是干扰病*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后来被美国医生用在治疗美国首例新冠病*感染者。通过静脉输液后,这名35岁的男性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无需再吸氧,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他被治愈出院后,也没有发现有该药物的任何副作用。
但是,这个药物目前只通过了细胞和动物实验。
Gilead公司表示,仅有极少数感染新冠病*的患者使用过这种药物,用于人体的大规模临床实验数据尚未取得,因此,瑞德西韦到底能对新冠病*有多大治疗效果,尚无充分了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斯蒂芬·莫尔斯表示,瑞德西韦在实验室甚至在动物模型中都能正常工作,但仍然“不能保证它会在人类患者身上正常工作。”
所以,中国同意瑞德西韦在中国患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是考虑到目前日益严重的疫情之后,反复权衡了利弊之后作出的举动。
因为对新冠病*的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医疗工作者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医疗团队除了采用支持疗法之外,还采用过如下药物进行抗病*治疗:
1.抗艾滋病药物“克立芝”
这是美国制药企业艾伯维尔(AbbVie)公司研发的一种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它的作用原理是阻断某些病*复制所需要的酶。
在武汉感染了病*的卫健委专家王广发就是用这种药物治愈出院的。卫健委的第二版诊疗方案中将克立芝作为指导用药。
2.抗病*药物“利巴伟林”
卫健委的第五版诊疗方案推荐前面提到的抗艾滋病药物“克立芝”和另一种常用的抗病*药物“利巴韦林”联合用药。
3.抗流感病*药物“奥司他韦”
泰国那一名治愈出院的患者,就是用常见的抗流感病*药物“奥司他韦”和前面提到的抗艾滋病药物“克立芝”联合用药。不过,泰国方面称这种用药方案可能并不适应于所有患者,因为有一名接受同样疗法的患者就出现了过敏反应。
4.中药
国家卫健委在第三版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方案。鉴于在SARS的治疗过程中,中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这种方案也具有可行性,但是到底何种中药能起作用,还有待研究。
5.抗流感病*“阿比朵尔”和抗艾滋病药物“达芦那韦”
这是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新发现,她和她的团队认为,克力芝有*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不佳,而治疗流感的药物“阿比朵尔”和世卫组织推荐的治疗艾滋病药物“达芦那韦”则能够有效地抑制新冠病*。
为何很多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被用于治疗新冠病*呢?
这是因为当年SARS爆发时,有研究证明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一种被称为“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也可能对SARS冠状病*(SARS-CoV)有效,而目前已知新冠病*和SARS病*属于同一类冠状病*。
所以,基于此前的这些发现,人们开始尝试用抗艾滋病*的药物来治疗新冠病*。《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中国正在进行关于两种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新冠病*有效性的临床实验。
抗新冠病*药物研发的方向和进展
1.旧药新用
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而新药的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非常长,要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对目前这种紧急情况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各国目前的治疗方向都是采用已经研发出来或者已经面世的抗病*药物,看是否对新冠病*同样有效。
比如前面提到的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和“达芦那韦”,抗流感病*的“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等,都是这种思路。
2.“鸡尾酒疗法”(Cocktailofdrugs)
纽约大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教授卡罗尔(CarolShoshkesReiss)推荐一种针对病*不同的复制阶段而进行的联合用药方案,因为“这种病*可能会像其他许多病*一样进行突变和选择,如果仅使用一种抗病*药物,最终将产生耐药性。”
卡罗尔表示,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应该在早期阶段就被用于患者身上,等到病人已经因呼吸窘迫和高烧而住院之后,“治疗这种感染就要困难得多。”
3.人工智能被用于药物研发
据报道,韩国Deargen公司、美国生物技术公司Insilico和英国BenevolentAI公司均表示,他们在采用人工智能来检索各种数据库,找到现有的抗病*药物,研究它们治疗新冠病*的潜在可能性。
例如:英国BenevolentAI公司就发现,一种已经用于治疗类风湿的药物Baricitinib对新冠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和阿斯利康合作,他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加快鉴定潜在的新疗法的过程。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