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数千年的防治瘟疫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根据临床特点分析,COVID-19当属于中医“疫病”“温疫”等范畴,其核心病机应为“疫*夹湿”。通过分析各省COVID-19治疗指南发现“疫*闭肺/壅肺/袭肺”为该病最常见的证型,“*邪”“湿邪”为主要致病邪气,“达原饮”“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等推荐频次最高,这些与我们在武汉的临床实践实际相吻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连续多版《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中均推荐积极使用中医药,提示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充足的临床证据。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味达原方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临床疗效,为中医辨证治疗COVID-19提供客观证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年1月31日至年3月3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对照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两组患者年龄、体温、心率、呼吸、既往病史、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诊断标准普通型COVID-19的诊断主要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关于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疫*闭肺证的诊断主要依据《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临床治疗期“疫*闭肺”进行: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腻或*燥,脉滑数。1.3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COVID-19上述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8岁-80岁;(3)同意并能接受治疗及所有检查;(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则予以排除:(1)重型、危重型确诊患者;(2)支气管哮喘患者;(3)合并存在严重肺间质病变、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等基础性肺病者;(4)伴有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异常等基础疾病;(5)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心理障碍及孕妇。1.5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对症治疗、抗病*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推荐措施。对照组:给予上述基础治疗。治疗组:上述基础治疗联合加味达原方(炙麻*10g、杏仁15g、生石膏20g、瓜蒌皮20g、酒大*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榔10g、苍术10g),中药采用免煎药,由四川新绿色药业供应,服法:每日一剂,分三次,开水冲服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1.6观察指标((1)主要症状:治疗期间每日观察发热、咳嗽、乏力、胸闷喘息、腹胀便秘、舌像等变化情况。((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第8天患者晨起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全血血细胞分析,重点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情况。((3)外周血C反应蛋白:第8天患者晨起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送检验科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4)肺部CT检查:患者完善肺部CT平扫+三维重建,经CT影像学专业技术专家判定变化。1.7疗效判定((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主要症状(发热、干咳、胸闷喘息、乏力、腹胀便秘、舌像)若“无”计为0分,若“有”计为1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分率,>30%时判为治疗有效(好转),≤30%时判为治疗无效[7],记录主要症状好转所需要的天数(d)。((2)CT好转率:经CT影像学专业技术专家判定为任何程度的CT影像学好转即认为是好转,好转率=好转人数/该组总人数。1.8安全性评价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所有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1.9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描述性分析的计数料采用例数及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CT情况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胸闷喘息、腹胀便秘、舌象)均显著好转,CT好转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2.2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患者LYM%显著升高,CR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2.3安全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未出现与服用中药有关的异常情况,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3.讨论
截至年3月3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这场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损害。COVID-19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胸部影像学可出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一步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造成本次疫情的病*是一种单链RNA正链包膜β冠状病*,目前推荐试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等,但目前尚无确认有效的抗病*药物,临床治疗多采用支持、对症为主。因此,积极急需积极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急迫任务。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淀,中医“瘟疫”理论逐渐发展完善。《素问·刺法论》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指出传染病传染性及症状相似性等特点。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如麻杏石甘汤之类的经典名方;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认为瘟疫是一种“非风非寒,非暑非湿”的“异气”致病,主张应用“大*逐去其邪”,创制达原饮治疗瘟疫;清代吴鞠通进一步推进温病理论,创立“三焦辨证”,记录了如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宣白承气汤、清营汤、犀角地*汤等一系列治疗温热疾病的常用名方,可见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域气候的分析,结合诸多病例的临床特点,目前主要认为“疫*夹湿”是COVID-19的主要病机:早期湿*邪气自口鼻而入,壅遏肺气,寒湿困脾,可见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疫*不解,湿热内蕴,蒸腾全身,则身热不退;正邪相争,邪入半表半里,故而往来寒热;肺气失宣,气机郁闭,则胸闷,咳喘;邪热蒸津耗液则少痰或*痰;脾失运化,胃肠气机不畅则腹胀便秘;舌质红,苔*腻或*燥,脉滑数为湿热疫*内蕴之征。针对该病病因病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加味达原方有效治疗该病,该方源自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达原饮三个经典方药的加减,方中生石膏清泄肺热,大*泻热通便,杏仁宣肺止咳,瓜蒌润肺化痰,麻*既可发汗利尿,治身热不扬,又可泻肺平喘,治胸闷气促,咳嗽喘憋,葶苈子助麻*泻肺平喘,桃仁助大*润肠通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槟郎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苍术既助草果、槟榔燥湿,又助麻*发汗,全方共奏宣肺、泄热、燥湿、通下、祛邪之效,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的优势。本研究证实加味达原方可以明显改善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干咳、胸闷气短、乏力、腹胀便秘、舌象等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恢复,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以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肺部CT病变吸收。本研究在一定水平上证实“疫*夹湿”可以有效论治新型冠状病*肺炎,为今后从“疫*夹湿”论治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提供了客观证据。结合目前认为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是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临床预警指标,推测加味达原方可能会通过改善淋巴细胞功能及C反应蛋白水平,阻止疾病恶化进展,当然这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单中心且样本量较少,确切的临床疗效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评价。I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作者:张传涛,*,由凤鸣,*青松,高培阳,唐健元,谢春光,肖玮,孙增涛,张宏,钱斌。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