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宜
健康
团圆
年
1月24日
忌
不戴
口罩
,一场风波。
当下,武汉疫情持续。
在国新办1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从现在来看,新型肺炎的病*来源就是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在此之前,钟南山院士也曾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卖野味的市场
高福提到的海鲜市场就是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
年12月30日,武汉市官方发布消息: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在早期通报的27例病例中,患者主要为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经营、采购人员。
世界卫生组织1月12日发布的报告提及此市场
这家汉口片区最大的综合市场之所以被“针对”,是因为它“挂着海鲜的牌子,做着野味的生意”。
红星新闻记者曾在疫情发生后对该市场进行暗访,见到不少商家仍在贩卖野生动物,现杀的野鸡和兔子随意摆放。
这家市场里还能买到活的蛇、鳄鱼、娃娃鱼、狗、羊、蛇,以及宰杀好的野兔、刺猬等,不知是真野味,还是养殖的,总之光看图片就让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
每一只动物在市场里都被明码标价,一只活孔雀只要元,一根鹿鞭只要元。
肮脏的野味现场买卖是真实存在的。
1月9日,武汉病*性肺炎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紧急发声,将病原体确定为“新型冠状病*”,并排除了流感、禽流感、腺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道病原。
“冠状病*”的定性,把矛头指向了“野味”。
中国疾控中心的资料也表明,冠状病*广泛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
但这么多种野味,哪一种才是病*的自然宿主,哪一种又是传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呢?
根据武汉卫健委通报,新型冠状*的潜伏期较长,尚无法确定病*宿主。
甚为无奈,却是实情。
终于,人类又因为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食到了恶果;
终于,人类又以为自己亲尝饕餮,却被饕餮反蚀。
SARS的前车之鉴
实际上,17年前,震惊世界的SARS病*,其病*起源也被证实为来自野生动物,与家畜家禽和宠物无关。
专家们从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基因序列与SARS病*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据此,调查组认为SARS病*或类SARS冠状病*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
同时,研究结果还确定,家畜家禽和宠物中的冠状病*的基因组群与SARS病*的基因组群不同。因此,尽管冠状病*在家养动物和宠物中有很多种,如猪传染性腹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猫传染性腹膜炎等,但并非SARS的病源。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名工作人员称,目前,对野生动物经营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大难度,“被售卖的野生动物来源很难确定,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繁育的,来源只有经营者自己清楚。”
该工作人员称,如果有人偷着卖,渠道来源就存疑,有可能存在非法猎捕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些商家可能存在没有办理相关经营利用许可证和养殖许可证的违规行为,售卖野生动物是否经过正规的检疫系统检测,是否有相关卫生检疫部门的许可,也无法得知。
野味食材安全堪忧
实际上,“野味文化”的错误观念在于,有人觉得野味“补”且“鲜”。
据《生命时报》年报道,一些地区有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殊不知,这些“野味”几乎都没经过检验检疫,携带大量病菌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可能引发疫情。
“野味不等于营养。”
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副主任营养师蒋婧接受《河南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些人认为野味没有污染,美味滋补。事实上,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并没有明显区别,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含量上相差无几。而且,由于受生长环境影响,野生动物肉质成分中肌肉纤维更为粗糙。
“野生动物也并非绿色食品,食用野味很不安全。”蒋婧说,环境污染也影响到了野生动物,其体内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可以比正常环境中高出数百倍甚至上万倍,人们一旦食用了此类动物,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而可怜的养殖家禽,体内也早已充满了人类注入的各种催长素。
一些食用过野味的网友也表示:并不好吃。
目前,已有多省发布官方通告提醒勿食“野味”:
1月20日,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