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芳菲责编
叶水送● ● ●新冠肺炎疫情自年年底暴发以来,已导致余人死亡,但有关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特征一直不清楚。2月16日凌晨,国内“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解剖医院完成。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2月18日在《柳叶刀》子刊上的文章披露,第一例死亡的肺炎患者解剖时间更早,为1月27日。这篇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的文章标题为"PathologicalfindingsofCOVID-19associated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提供了一名COVID-19患者的尸检结果。这位患者是一位50岁的老年男性,最初感染表现为发热,1月22日确诊,后因病情加重,于1月27日经抢救无效去世。同日,研究者对患者的双肺、肝脏及心脏组织进行了死亡后微创病理检查。王福生团队的文章指出,COVID-19患者与SARS和MERS患者病理特征相似。此外,尽管使用糖皮质激素不是常规治疗手段,但患者肺部病理显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肝脏有轻微异常,心脏则无明显损伤,这提示我们对重症患者及时、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呼吸机支持,有助于阻止急性呼吸道窘迫症(ARDS)快速发展。柳叶刀中报道的尸检病例中的样本病理学切片:A.左肺,B.右肺,C.肝脏,D.心脏作者们表示,该研究的尸检研究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准则和赫尔辛基宣言规则。另外一个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病理分析的结果医院。2月16日,医院肖书渊主任医师团队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发表文章,标题为PulmonarypathologyofearlyphaseSARS-COV-2pneumonia,介绍了两例偶然的病理发现。文章显示,这两例患者接受的是活体检查,他们最初并不是因为新冠肺炎住院的,而是因肺部恶性肿瘤而接受手术,因此刚好进行了肺部手术,但后来发现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文章指出,这两例病例刚好提供了必要的标本,且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对死亡病例进行尸检,也都只能看到疾病晚期加重后的变化,但这个巧合让我们能观察到疾病早期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早期指导临床治疗的方案。预印本文章中案例1的组织学变化。A.肺泡腔内的蛋白质渗出液;B.分散的蛋白质小球;C.肉芽肿样结节由纤维蛋白,炎性细胞和空域内的多核巨细胞组成;D.增生性肺细胞,其中一些具有可疑病*包裹体(箭头)预印本的文章中案例1是一名84岁的女性患者,有基础病史(30年的高血压病史,以及2型糖尿病)。该患者接受了对肺右中叶1.5厘米长的肿瘤的治疗评估。在入院第12天,未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进行了右中叶的胸腔镜切除。在第16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和干咳。她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患者。右中叶切除标本发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在这些细胞中的一些中还发现了可疑的病*包涵体。Preprint的文章中案例2的病例渗出期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样组织的组织学变化。A.明显的蛋白质和纤维蛋白渗出液;B.肺泡壁和隔膜的弥漫性增厚和纤维化,无炎性成分;C.间隙中的成纤维细胞灶(箭头);D.浸润空域的丰富的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病例2是一名73岁的男性患者,患肺癌和腺癌,也有基础病史(20年的高血压病史)。入院三天后进行了右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第2天,右上叶斑片状的玻璃样混浊,通过对图像的回顾性检查,确认是COVID-19疑似病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烧,SARS-COV-2的核酸测试阳性。在对切除的肺叶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后,发现与胸膜相邻的肿瘤与非肿瘤区无明显界限,肺泡壁弥漫性增厚,还有一系列炎症症状。这两例均属于早期感染、还未出现肺炎症状的病人:两名患者的肺部均表现出水肿,带球状的蛋白质渗出物,仅具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的肺细胞局灶性增生和多核巨细胞。尽管已有数项研究描述了临床特征和特征性影像学发现(主要是胸部CT扫描),但此前尚未根据尸体解剖或活检进行病理学研究。这两项有关新冠肺炎患者病理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新冠肺炎病理学的了解,也给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参考文献1.Xu,Z.,etal.PathologicalfindingsofCOVID-19associated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
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
年12月30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年1月7日,专家组初步判定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截至1月21日08时,我国境内累计确诊病例例。日本、泰国、韩国也通报了确诊病例。
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对此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呢?
Q1
什么是冠状病*和
新型冠状病*?
冠状病*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因该病*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新型冠状病*(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nCov。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和MERS冠状病*。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与SARS冠状病*和MERS冠状病*有很大的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虽然是SARS近亲,但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Q2
本次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难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Q3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班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Q4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Q5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Q6
目前,为尽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病例,武汉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本次疫情发生后,武汉市迅速加强了病例监测和搜索工作,一方面继续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另一方面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Q7
如何预防冬春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可佩戴口罩。
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Q8
怎样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夹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Q9
怎么洗手?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
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1、掌心对掌心,互相揉搓
2、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3、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5、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6、指尖在掌心揉搓
7、清洁手腕
图文来源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编辑排版丨健教科李景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