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北京云淡碧天如水,桂子收香似露。在这沉甸甸的收获时节,专家学者们云端相聚北京,给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带来了一场新冠肺炎感控、诊断与治疗的学术盛宴。
首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健伟副院校长以《新冠病*血清学研究与防治应用》为题,为大家剖析了新冠病*感染后机体特异性抗体反应及其在病例诊断中的应用。王教授表示,新冠病*的血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科学地揭示人体免疫反应规律、阐明致病机制(ADE),又能系统地评估流行水平、揭示传播特征,还能进一步评价疫苗效果。王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的相关研究,他强调,新冠病*感染后N-IgM抗体水平与病*核酸的QPCR联合检测可用于新冠感染的早期诊断。此外,HCoV-OC43的S蛋白交叉反应性抗体与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相关;该研究也初步阐明了SARS-CoV-2感染与宿主天然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为COVID-19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接下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检验科的孙自镛主任以《秋冬季平战结合疫情应对-临床检测技术储备》为题,为大家介绍了应对秋冬换季的临床检测技术储备。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项目新、样本量大,要求快速、准确地报告结果,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面临严峻的挑战。孙主任讲解了其团队系统评估不同厂家的试剂、不同灭活方法对新冠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的工作。此外,孙主任团队还进行了年1月武汉早期儿童COVID-19的检测的临床研究,这是全球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暴发早期儿童的感染情况,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感染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流行病学数据和临床诊疗数据,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孙自镛主任表示,面向未来,医院的检验科应该着重保障生物安全、质量保证和检测能力。首先要更快,即迅速的诊断;其次要更准,即提高检测的标准化;最后要更强,更有底气应对例如生物恐怖病原体和新出现的病原体等新威胁。医院检验科的责任与担当。
随后,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沈银忠教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