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哪类肺癌患者适合单孔胸腔镜手术首个国内专
TUhjnbcbe - 2021/3/28 8:48:00

单孔胸腔镜的具体适应证、手术技术等,在不同中心、不同专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相关研究证据质量也参差不齐。

顾女士一年前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自己的左肺尖有一个约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从此寝食难安,辗转至上海交通大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成门诊就诊。李鹤成根据结节特征,建议顾女士每半年密切随访,最近一次随访复查发现,结节略有增大至8毫米,且出现实性成分,便建议顾女士手术治疗。在经过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尖后段切除后,术后第3天顾女士就顺利出院了,没有明显疼痛等不适,且手术切口很小,不影响美观。由于康复效率更快,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费用也较传统微创手术更少。

像顾女士这样的患者,如今已经并不少见,而单孔胸腔镜手术用于胸外科手术也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该术式虽然最早由欧洲医师完成,但目前其应用最广泛、技术最全面、手术量最大的区域却在亚洲,尤其在中国。然而长期以来,尚无关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指南及共识,不同中心对于单孔胸腔镜的应用也存在着差异。

在日前举行的第5届瑞金胸外国际论坛上,《单孔胸腔镜手术用于肺癌微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肺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标准化又进了一步。

单孔胸腔镜手术堪称“胸部手术微创中的微创”。中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谭锋维介绍,“从传统开胸手术,到多孔胸腔镜手术,再到单孔胸腔镜手术,这一发展历程诠释了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操作是外科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相关理论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动力。”

相比传统的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仅需一个切口便可完成既往传统需要两孔或三孔的复杂肺癌手术,垂直的视野也更接近开放手术。然而在实践当中,单孔胸腔镜的具体适应证、手术技术等,在不同中心、不同专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相关研究证据质量也参差不齐。

因此,医院牵头,多省市、多中心联合推出本专家共识,旨在结合国内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现状,整理归纳针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适应证、学习曲线、手术技术及形式、围术期并发症处理等问题,总结出单孔胸腔镜微创治疗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供国内外胸外科同道参考。“根据共识,中早期肺癌患者更适合单孔胸腔镜手术,但如果有全胸腔黏连、肺门钙化淋巴结等情况者也不宜进行,安全、根治是手术基础。”李鹤成解释。

自年以来,医院胸外科已实施超过例单孔胸腔镜手术,李鹤成表示,随着单孔胸腔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标准,新的微创手术方式(例如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不插管单孔胸腔镜、经自然腔道单孔手术等)与新型医疗器械的问世(例如杂交手术室、3D镜头、裸眼3D屏幕、荧光腔镜设备等)将让肺癌的精准微创治疗再上一个台阶。医院院长宁光说,从“医匠”变成“医师”传递着积极信号,“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共识、指南的方式,更好向世界同行传播中国医生学者总结的经验和规律,更规范化治疗是对患者的福音,也是培养年轻医师的契机。”

同时,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创办的学术期刊《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今天也正式揭牌,填补了我国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领域学术期刊的空白。

从20世纪90年代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首次问世,到手术机器人得到开发并迅速投入临床应用,机器人手术这一创新技术应用,为微创胸部外科学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机器人手术以视图清晰、定位精准、动作精细、操作灵巧、运行稳定、不怕辐射、不怕污染以及防抖、抗干扰、抗疲劳等特点,使得微创开展各专科高难度复杂手术成为现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机器人手术在我国外科领域也蓬勃发展。未来5年,医院将逐步装配手术机器人系统,相关的学习和交流需求将激增,从业的外科医生和相关的临床科研论文也将出现井喷。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紧扣医学科技前沿与热点,创办自己主导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外科学期刊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自年5月开展机器人胸外科手术以来,医院胸外科机器人手术量目前已突破例。作为《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主编,李鹤成表示,希望将《机器人外科学杂志》办成一本立足国内、影响世界,助力国家医学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据悉,《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器人外科学学术期刊,旨在刊载机器人外科学研究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促进机器人外科学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推动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临床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杂志为双月刊,每期安排国内外优秀稿件(中英文)约10篇,通过同行评议后公开发表。

来源:上观新闻

为“哎哟不怕”设一颗小星星吧~

可以更快找到不怕姐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哪类肺癌患者适合单孔胸腔镜手术首个国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