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与身边的人谈起癌症就觉得恐惧?
听到有人患了癌症开始对他投向可怜的目光?
身体有一些不适还没有就医就怀疑自己患了癌症?
由于对癌症及其治疗的不了解,人们对癌症的恐慌甚至达到谈癌色变的地步。
拿肺癌来说,作为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
肺癌“年新发病例78.1万,年死亡病例62.6万,死亡率达45.8/10万”。
数据十分触目惊心。但肺癌真的就如此可怕吗?
著名胸外科专家、肺癌医学大咖、广州医院院长何建行在手术室
12月2日,在南方都市报《健康大讲堂》系列直播中,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肺癌医学大咖、广州医院院长何建行在进行科普讲解时,重申他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中国行·广东峰会医学人工智能论坛所提的观点:
肺癌并不可怕,早期肺癌的治愈甚至可以快过感冒。
随着禁烟、环境治理,肺癌的早期预防有望做得更好。早干预有助于早期发现、处理掉微小的病灶,随着技术的进步,早期干预会像做胃镜、肠镜一样简单,打个麻醉做完就可以回家了。
“体质弱的人感冒恢复要一个礼拜,但对于早期肿瘤的处理,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病人做完手术,2个小时后就可以走出来,有的做完手术的第2天就可以唱歌。”
早期肺癌治疗
3天内甚至手术当天可出院
提起肺癌,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恐惧,肺癌是世界各地以及我国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癌王”之称。
但事实上,肺癌并非绝症,早期发现治愈率高,据广州医院胸部肿瘤科副教授梁文华介绍:
“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近似于治愈率)能够提升20-30%达到60%,非浸润性癌甚至超过95%。
只不过,早期肺癌特别是位于周围肺野的小肿瘤,因常无自觉症状,平素体检时用的胸片难以检测到。
因而在我国,有80%的患者等到出现咳血医院就诊,而这时候肿瘤多数已属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20%,且治疗费用高,十分可惜。
”何建行教授运用结合形象的图文声像向大家科普肺癌手术治疗高精尖的“黑科技”,将“微创”和“快速康复”新理念一一进行解析:
与传统肺癌手术治疗损伤大,恢复慢的情况相比,目前早期肺癌经过微创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速。
在裸眼3D显示系统和电磁导航精准定位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国际首创的“无管”技术,患者在术中无需气管插管,术后无需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管,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创伤和疼痛感。
术后患者甚至可以自己走出手术室,24小时就可以办理出院,真正实现了“快速康复”理念,给广大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肺癌防治重点在于
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
“三早”(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是肺癌防治的重点,在干预和治疗之前,筛查是必经的步骤。
梁文华教授表示:
“早期肺癌无法靠普通胸片发现,CT是早筛金标准。
要发现早期肺癌,只能做CT,传统的X光片不能看到小病灶。
“CT分辨率高,做一次CT不仅可以看到有没有肺癌,还能看到肺/胸部的其他情况,比如有没有肺气肿、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好处非常多。”
”一个CT检查扫描图片数量通常超过层,人工阅片耗时耗力。
国内医疗影像数据增长速度远超过放射科医师的增长速度,医生压力超负荷,人工智能成为医生的助手。
人工智能为肺癌早筛带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为肺癌早筛带来新机遇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年7月26日,在广州举办的“互联网+”数字经济中国行·广东峰会医学人工智能论坛上,腾讯首款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腾讯觅影加入由广州医院等机构发起的早期肺癌公益筛查项目“爱肺计划”。
目前,共有人报名参与“爱肺计划”肺癌筛查活动,已有名肺癌高危居民完成肺癌筛查,发现位居民有高危结节,确诊肺癌54人,其中46名肺癌患者属于I期(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腾讯觅影助力“爱肺计划”
腾讯觅影运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分析能力辅助医生阅片,能精确定位3mm以上的微小肺结节,对其良恶性判别敏感度达到85%,特异度高达90%。
与“爱肺计划”携手后,腾讯觅影的早期肺癌筛查能力能够辅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更高效地发现早癌,减轻其阅片工作负担,推动早期肺癌患者早筛早诊早治。
40岁以上该做早筛
早筛对肺癌的防治这么重要,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进行肺癌筛查呢?
梁文华教授介绍道,临床上对于肺癌筛查高危人群的定义是“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符合的人每年都要做一次CT”:
吸烟≥20包/年(或支/年),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支/年),戒烟时间<15年;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而且,梁教授提醒道,没有上述因素并非绝对安全,因为环境中还有很多未明确的危险,40岁以上的人至少要做一次CT留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